书架 | 搜书

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:第一帝国-最新章节列表 罗马,汉武,吕后-第一时间更新

时间:2017-01-23 14:31 /历史军事 / 编辑:卫风
主人公叫吕后,罗马,汉武的书名叫《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:第一帝国》,它的作者是易中天最新写的一本三国、群穿、东方小说,书中主要讲述了:尔常这个概念,也很有意思。 什么是尔?

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:第一帝国

主角配角:罗马,汉武,吕后

需要阅读:约4天读完

作品状态: 已全本

《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:第一帝国》在线阅读

《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:第一帝国》章节

常这个概念,也很有意思。

什么是就是秩序和类别。所以,人,就是人类社会的秩序和类别;理,就是区分类别并规范秩序的规定;常,则是德可执行可作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。

显然,这里面有三个条件。第一,必须是简易而朴素的,否则不可作;第二,必须是恒定不的,否则无所适从;第三,必须是正确或被说成是正确的,否则没有资格充当德的规范者。

五常恰恰就符这三个条件。

我们知,常,有永久的意思(恒常),也有普通的意思(寻常)。永久就正确而恒定,寻常就简易而朴素,当然管用,也当然可以称之为常。

那么,五常又为什么有这些品质?

儒家说,因为它们源于人

实际上,董仲的五常来自孟子的四端。端,就是德观念的发源地。孟子认为,它就在人心之中。因为仁就是恻隐之心,义就是恶之心,礼就是恭敬之心,智就是是非之心。这可是“人皆有之”的,因此是共同人。由此推演出来的仁义礼智,就是共同价值。

仁义礼智,是价值吗?

是,因为可以追也值得追。追仁就成仁,追义就取义。而且,由于它们是最高价值,还值得为之献出生命。比方说,杀成仁,舍生取义。

那么三纲呢?也来自共同人吗?

对不起,君为臣纲,为子纲,夫为妻纲,可没有半点儿人依据。然而对于帝国,三纲却比五常更重要。只有确立了三纲,帝国的统治才会坚如磐石。

这个使命落到了董仲上,因为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建议就是他提出来的。如果不能给出意的答案,则奈皇上何,奈儒家何,奈天下苍生何!

董仲该怎么办?

☆、天人

中找不到的,就只能去向天要。

董仲是在汉武帝即位的第二年,向年的天子呈答案的。不过君臣二人似乎是书信来往。汉武帝下诏询问治国之,董仲则上书提出对策。汉武帝三问,董仲三答,开篇就说天人关系,史称“天人三策”。

五常,就在这里提了出来。

三纲的概念,则见于《秋繁》一书。这是董仲的代表作。据说,为了撰写这部巨著,他在书仿的窗户上挂了帷幕,三年都不往园子里看上一眼。

那么,董仲又如何证明三纲五常?

天人一。

这倒是耳熟能详的说法,却实在需要解释。

汉语中的天,英语或者翻译为Heaven(上苍),或者翻译为Nature(自然)。实际上在董仲这里,两种意思都有,因此应该是Nature加Heaven。

为什么这样说?

因为它有三大特征。

首先,天是终极创造者和最高主宰者。它创造了世间一切事物,也决定着人的命运。比方说,谁当天子,谁坐天下,要不要改朝换代,等等。授予治权就天命,更换王朝则革命。所有的王朝,都不过奉天承运而已。

诞育万物并当家做主的,是天。

但,天又不是上帝或安拉那样无形的神。它甚至就是自然界,是由物质、能量和信息按照一定规律和规则结构而成的。物质有金木火土,规律则是阳五行,因此天不是信仰的对象,反倒可以研究和琢磨。

什么是阳五行?

阳主要是《周易》的概念。按照这种观点,世界或宇宙的构成、运化,总规律就是阳的关系。任何事物和事件都有阳两面,它们相反相成,对立统一,孤不生,独阳不,而且成阳,阳会

显然,这是哲学,不是信仰,就像古希腊的毕达拉斯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“数与数的和谐”。

五行也一样。它首先是五种物质或自然现象,同时又是两种关系,即相生相克。相生就是金生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;相克则是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克火,火克金。这岂非规律?

有物质,有规律,可认识,岂非自然界?

然而这个自然界却有意志,有情。就是喜,夏就是乐,秋就是怒,冬就是哀。天命和革命,则现了天的意志。天甚至还有德,比如天行健或厚德载物。

既是自然界,又是有情人,还是主宰者,这就是天的三大特征。而且,这也是当时中国人的共识。

这样一种存在,不要说西方人,就连现代中国人恐怕也很难理解。明明就是创世主,却又不是创世神;明明就是自然界,却又有喜怒哀乐,你说是什么?

也只能老天爷。

是的,一个好心肠又发脾气的老爷子,却绝非玉皇大帝或观音菩萨那样的人格神。他可能跟上帝或安拉一样也是无形的,却又有着坚强的意志和丰富的情。

这样的天,其实就是人。

唯其如此,董仲才说“天人一也”。

在董仲看来,天与人是同构的。比方说,天有三百六十六,人有三百六十六小节;天有十二月,人有十二大节;天有五行,人有五脏;天有四时,人有四肢;天有明暗昼夜,人有睁眼闭眼;天有夏秋冬,人有喜怒哀乐;天有阳刚,人有君臣男女——岂非同构? 8

同构则应。所以,社会和谐,则风调雨顺;民怨沸腾,则天崩地裂。因为天与人不但同构,而且相通。生命相通,德相通,情也相通。

天人同构,天人应,天人相通,这就是正宗原装完整版的“天人一”。

问题是,这说辞有什么意义呢?

以天说人

话,首先是说给统治者听的。董仲对汉武帝说,臣读《秋》,最到惊心魄的,就是如果君王无,上天会先用灾害来谴责,再用怪异来警示。倘若冥顽不化、屡不改,那就要发革命来行惩罚了。

汉武帝读到这里,恐怕着实吓了一跳。

好在董仲又说,如果君王有,则会出现祥瑞(凤凰或麒麟之类),证明当今圣上是尧舜之君。

汉武帝这才松了一气。

董仲这样说,很可能有一种良苦用心,那就是借用皇天限制皇权。是,天子的治权既然来自天命,就不能得天怒人怨,知识分子也就有了发言的权利和理由。

(52 / 95)
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:第一帝国

易中天中华史第二部:第一帝国

作者:易中天
类型:历史军事
完结:
时间:2017-01-23 14:31

大家正在读
相关内容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爱读文库 | 
Copyright © 爱读文库(2025) 版权所有
(台湾版)

联系地址:mail